本帖最后由 李鵬飛 于 2022-12-17 18:29 編輯
4 h! n: k+ w/ E$ V5 f2 a Z* v6 T5 H5 }! g, k4 F* L) q
學校,狹義的講是習字學文,教書育人的地方,學校的興衰可見教育的興衰,教育的興衰可見國家的和社會的興衰。在社會的發展與進步中,耒陽的學校也不斷變遷,不斷發展,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通過查閱資料,專訪座談對其變化情況有一些粗略的了解,值此記錄,以拾遺補缺。 清代以前 杜陵書院:耒陽最早的書院是杜陵書院,建于唐哀帝天佑四年(公元907年),比岳麓書院早幾十年,當時縣令朱昂建杜公祠而立杜陵書院,杜陵是杜甫的墓地,杜陵書院是一中的前身,1956年7月湖南省人民政府確定杜陵書院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白石書院:明嘉靖二十九年(公元1550)縣城北修建龐公祠,嘉靖三十年(公元1551年)知縣馬宣在龐公祠內設學校,受到當時郡守蔡汝楠的贊賞,因蔡汝楠號白石而取名為白石書院(與汝城白石書院同名)。 青麓書院:清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知縣徐德泰在青龍塔創建青麓書院(明萬歷三十一年,公元1603,知縣曾惟愨創辦文昌宮),由縣紳黃定周、李三侯、謝彝重、粱子鳳四人主持,書院可容納200多學生,書院向四鄉募捐學租田,自光緒十一年(公元1885年),有禾田2243石,有田租669石,解決了學院薪俸等經費所需?谷諘r期為國立“精忠學!,1944年被日寇飛機炸毀。 紫云書院:清嘉慶二十年(公元1815年)由鄉紳曾宏中、曾玉川、譚憲榜、蕭文等人發起,在縣南黃岡鋪創辦紫云書院。 義興書院:清嘉慶二十年(公元1815年),鄉紳蔣占魁、謝龍章、郭翼之等在縣西詩禮垌創辦義興書院。 仰高書院:清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鄉紳陳耀芳獨自出資捐田租200石,在上架橋創辦仰高書院(上架中學前身)。 淝江書院:清光緒四年(公元1878年)由鄉紳在淝江與耒水交匯的沙洲上建淝江書院,由山長主持全面工作,書院的學長、講師、教習、經師、監院、門子等應聘齊全。書院沙灘四面環水,大樹參天,茂林修竹,書院為坐北向南,正棟4棟,東西各有橫棟兩棟。1944年7月被日寇飛機炸毀,1945年搬上岸,在淝江口梁家祠堂招生辦學,一直到解放初期。書院的磚瓦梁柱石條等,被兩岸的村民拆為己有,上世紀90年代,建耒中電站,耒河水位上升,沙洲被淹。 2000年初期,因取河沙礫石做建材,沙洲被挖沙船掏空,僅能看見幾棵小樹,沙洲全部淹沒。 科舉時期的學生主要有兩部分,一部分是儒堂為主的初級班,是準備考秀才的學生。另一部分是獲取秀才繼續深造的高級班,是準備考取舉人的學生。學業沒有年限,學生可以讀到考取舉人為止,因此學生中年長者四五十歲,年幼者十幾歲。從1724年到1901年的117年中,有記載的全縣共考取舉人21人,考取進士12人,恩賜舉人4人。 民國時期 一是民國二年公元1913成立耒陽縣第一高等小學。杜陵書院于清光緒28年(公元1902年)更名為耒陽縣官立第一高等小學堂,由此再次更名為耒陽縣立第一高等小學。民國28年(公元1939)5月20日,湖南省政府因日寇入侵遷入耒陽,學校為省政府駐地,原學校辦公場地校舍遷入考棚巷。民國31年(公元1942)4月22日,湖南省教育廳以《耒三文字第62612號》訓令核準耒陽縣立初級中學設立,同年6月13日教育部以《中學第22459號》指令準予耒陽縣立初級中學備案招收初級中學生,這是解放前的耒陽第一中學。二是民國11年(公元1922年),設立湖南私立廣湘初級中學。由谷巨山(大義白云人)、陳斗寅(小水沖頭人)、羅樹甲(哲橋樟樹人)、蔣云寰(淝田人)李壽春(零洲人)等共同創辦,位于現耒陽二中校園內,是耒陽二中的前身。三是興金學校,成立于民國初年,位于新市街,以廖姓、陳姓、謝姓族人創辦,是原耒陽三中,現耒陽五中的前身。四是辦私塾學堂。私塾教育辦學場地是利用祠堂寺廟公共場所,一、二個先生來教書。那個時期能夠教書的人很少,能夠上學讀書的人也很少,因為沒有錢小孩子普遍是不讀書識字,即使上學讀書也只是讀1或2個學期,雖然能識點字也相當于半文盲。私塾的一個學期是端午節開學重陽節放假為一個學期,其學費大概是,第一期是三斗谷,第二期是五斗谷,第三期是八斗谷,第四期是一擔谷,也就是十斗,當時的計量一市斤是十六兩(約600克)一擔谷約120斤(60公斤)。這里提一下舊社會的度量衡,使用的秤是木質的秤桿,鐵制是秤砣,秤桿叫權,秤砣叫衡,秤就是在利益的權衡之間。俗話說:秤是稱良心,鎖是鎖君子。過去一斤為十六兩的十六顆準星,前七顆代表北斗七星,意指人心中的方向,不要短斤少兩,貪財迷錢,泯滅良心。中間六顆代表東南西北上下6個方位,權衡時良心居中,不可偏斜,后三顆代表福祿壽,若缺斤少兩稱出或多斤足兩稱進,就會缺福、少祿、折壽,否則就是添福、增祿、延壽,為人處事心中要有一桿秤,良心要正中?酌现滥軌蜃鳛橹袊膫鹘y文化傳承,就是因為實行中庸之道,風水學也是一樣,核心思想是陰陽平衡,五行協調,不管是陰宅還是陽宅,所處的環境位置陰陽平衡,五行生克制化能互通互利,追求合天地之德,應日月之明,順時節之序,通自然之道這樣一個天、地、人合一的最佳境界。在持之以恒的追求中,憑心而論,憑心而為是關鍵的。相由心生,命由心造,人養風水,風水養人,這是風水的真諦。 解放前土地是地主的,農民是租種地主的田耕種,交了田租后,自己家里吃都不夠,交不起學費,所以都不讀書識字,絕大多數人是文盲,少數的孩子及讀一或二年書。學的是三字經、千字文、增廣賢文、弟子規、珠算(打算盤)等,讀了這點書認識一些字,一些日常用字如打收據寫領條,以及簡單的算數記賬就可以了。珠算學打36個錢,六歸725等加減乘除的算法,民間稱之為讀點認字書,一般的生意經營坐鋪算術都可以適應,若自己勤奮好學,邊做邊學就具有掌柜經理的水平了,在鄉間一般寫算可以行,若還能說會道,就是一個文化人。毛主席、共產黨推翻了舊社會,建立了新中國,實行了“耕者有其田”,走上了以集體經濟為主體的社會主義道路,人民翻身當了社會的主人。
: N5 s5 d; u) C" u2 O- 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