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壇下風云 于 2022-12-16 09:17 編輯 ! q$ Y) J$ a2 t& [5 l( J
! B! S7 A2 N. F: L* C* z8 L
十年后的二次重走,我們在祿勸汽車站旁說定租一小面包車去皎平渡并過金沙江去通安縣城。從祿勸羅莎鎮到皎平渡這段路可算是一條最危險的“云崖”,路窄,坑洼,彎急,陡峭,從山頂看山腳的農舍就像小火柴盒,人就像螞蟻……說蜀道難于上青天,這還是云南境內,那蜀道還在金沙江那又江呢? 今天氣晴朗,視線通透,路像掛在山腰上的一條飄帶,土路靠懸崖邊也沒護攔。我已感覺到坐我身邊的張書記緊張起來,我為放輕松一點,要張書記看上面的景致,不看山下面。 見前面的司機一只手握方向盤、一只手接手機不停地說話…… “這樣開車?你不要命了?!……”張書記不敢看車外,眼睛盯住司機、一只手抓住前面的靠背、一只手抓住我的手,后面還罵了司機不好聽的話。 司機跑這些路早習慣了,又是要緊的電話吧,也不理后面有人罵他,電話繼續在打,速度不減,急彎照轉…… 張書記也干脆不說了,說也沒用,干脆閉了雙眼,只管一身冒虛汗,手發抖,我一手摟扶著他顫抖的身子,另一手就像被他一只“老虎鉗”鉗住,越鉗越緊,似乎有被虎鉗卡斷的可能…… 下山后來到金沙江邊,張書記面對江水拍岸,似乎想起了偉人的那句詩,對我大發感慨:“這‘云崖暖’是‘云崖要命’……今天坐兩個小時的車,我至少要短五年壽命……我感直就是在做夢,做惡夢……” “夢醒了吧?……”這還是位老兵,我安撫他,“好在惡夢醒來是早晨!” 我的手被他那陣抓得,一周還在疼痛。那一路上,我為緩解張書記心里恐慌,使勁給他添加“興奮劑”。 我掏出黃挎包里帶的一本《信仰是怎樣鑄成的》,翻到中宣部表揚我們的那段文字,對張書記說起了文化長征過金沙江前的那次“驚喜”深藏著又一個謎: “十年了,這二次重走我再翻書才突然發現:中宣部表揚我們這個文是2005年1月19日下的文,這一天正是70年前的這一天,毛主席遵義會議開完后,騎大青馬走在遵義街頭的中間,朱德和張聞天騎馬左右并行,紅軍總部離開遵義向桐梓的婁山關前進,從此紅旗獵獵招展走出的這支隊伍就正式開始聽從毛主席指揮,中國革命開始從勝利走向勝利!” 我一邊說,還一邊指著書上第328頁的這段話,又對他說:“這個下文的時間還有可能是《新聞閱評》辦公室的領導一片美好心愿,在有意為紀念遵義會議勝利閉幕的時間,毛主席開始掌權指揮紅軍的時間。這還正常,也許不是巧合?芍行繌钠鸩莺拖逻_這個表揚文化長征的文件一周的時間段里,文化長征隊進入了遵義,文化長征隊旗正在遵義旗社制作,19日下文這一天我們隊員正來到婁山關大捷的小尖山主戰場遺址的石崖上刻‘長征千古’的標語……” 我一邊說,一邊指著書上寫遵義和婁山關這一段的文字記載的活動時間給張書記一一驗證。 “!”張書記驚訝,“這個絕對是巧合。一方在北京,一方在遵義,相距萬里,那時又從來沒給你們聯系過,北京起草下文時,長征隊正在遵義和婁山關傳捷報的地方,巧合巧合……天意!天意!” “文化長征這面旗幟是勝利的旗幟!從長征路上回到出發地就成了‘國家文物’……”張書記說得心花怒放。 “因此,長征,不斷有驚有喜,不斷有障礙有突破,最后才會有成功!”我面對金沙江,像宣講,又對張書記說,“我們現在雖然有了研究院,長征是本天書,取之不盡,學之不絕,里面有許許多多玄機的東西都需要研究,玄機不是迷信,是科學,是更精神更微粒的科學。由于我們還限于能力、水平,一時還研究不到位,甚至還研究不出來,只期待發展的量子科學來解答吧!” 11月29日中午,我們到達皎平渡。 皎平渡長征紀念館還是一個管理員,還是復員轉業軍人張紹學。他已守館二十多年,一位五十多歲的老兵終于在這個邊遠寂寞的工作崗位上找到了老婆,孩子已兩三歲,我們都由衷地為他賀喜。 參觀完紀念館,我一直沒發現我們十年前老陳雕刻的標語石。我一旁問他:“文化長征那金沙石頭的標語呢?” “我搬到我住房里保護起來了。有人參觀時說了,都上面來的,想要去一尊金沙石刻藝術品搬去私藏,不知如何是好?這又不是紅軍文物,要說是文物也真是,要說不是也不是,只是工藝品,來的都是有頭有面的人……我只好搬回了住房!睆埥B學詳細解釋,深怕我誤會。 “辛苦你了!”我安慰他,又囑咐,“一定作館藏品注冊登記保護好。也是我們紀念70周年共同的紀念,我們每次來了都要看看。最好作館展,參觀人也看能到! 他就帶我們進了他的臥室,并飛快從住房的花盆架上搬下來石頭,安放在外間的餐桌上,光線好,讓我們好好看看。 一尊刻上漢文和彝文的“紅軍精神萬歲”金沙石標語展示在我們面前。我在上面摸了又摸,想摸到十年前老陳在上面刻了整整一夜留下的體溫,還似乎這皎平渡又回響起十年前那金沙江通宵的鋼鑿雕刻聲,“叮叮當當”都在河對岸的“中央辦公廳”個個山洞口回響,對面7個山洞口就像一座山的“鋼琴”,在發出7個音符…… 我要面包車司機把車在皎平渡四川橋頭停下。這時大約下午兩點半,我們一行先去參觀金沙江“中央辦公廳”和朱德、Zel的辦公室,毛主席的辦公室在河岸石崖靠最里邊。我們十年后有新發現,毛主席辦公的石洞出現新奇跡:洞頂壁上的金沙江小石子顆粒相互膠結間的空隙里,幾乎不間斷,密密麻麻每個空隙里都塞上了煙蒂,成千上萬……可見進來洞里參觀的人數和煙民對同是煙民領袖的深深懷念之情,隨我一起進來的煙民小盧,也很有心把特意在遵義買的一包“長征”煙放在洞里一高處,我過去把盒煙拆了封,好讓主席賞用。還有這洞頂正中間的懸崖裙邊“絕壁千丈一枝花”,竟然野生出一株仙人掌來,花正開得燦爛,很有“仙”氣…… 從感情親近上來說,我們內心實在都不想把主席神化,因為主席在生最親近貧民,最想同老百姓打成一片,把農民陳永貴、吳桂賢也都捧上了國務院副總理……若主席現在神化了,不就離平民遠了?與我們凡夫俗子的距離拉得太遠了,并不親吧?然而,大自然卻偏偏有它獨到的考慮,對主席特別的傾情! 一邊參觀金沙江的“中央辦公廳”遺址,我耳畔一邊就回響起離開廣西會時中央黨史研究室原副主任石仲泉先生的那句言猶未盡的話,這里的下游正在筑壩蓄水,水庫很快就會把這些都淹沒,說水位在現在以上的100米,連大橋都會淹沒…… 我想:怎么把這臺“鋼琴”整體上移,出水位線?……不可思議! 或許我們是這里的最后一批游客了……我帶著幸福和惆悵上了小面包,離開皎平渡渡口…… “啊,毛主席,看毛主席,毛主席在那里!”車剛剛向前走一小段,小盧幾乎是尖叫,他朝車窗往后指,“今天天氣好,最好看毛主席!” “真的,是毛主席!……”我也看到了,興奮起來。 “哈,真是,太像毛主席了!”張書記也看到了。 這司機不錯。他馬上停了車,說:“你們都下車去好好看,看看毛主席!拍拍照吧!” 咔嚓咔嚓……拍足了,看夠了,都興奮,上車繼續走。這里一路的上坡盤山公路,每拐過一道彎往后看,風景又不一樣,又是一陣驚呼“看毛主席!”…… 車子又停了下來,大家又下車,又向后面的遠山背景拍“毛主席”…… 金沙江畔的這座“毛公山”,從皎平渡方向看,“主席頭”正在側仰靜觀天象…… 天空蔚藍,白云游弋…… ' |5 w5 h! [! n1 w1 M
鏡頭拉近,盡可能拉最近…… 這座“毛公山”我十年前步行過橋時見過,早見有過資料介紹,但那次陰天,我和老陳又是傍晚上的山。今天這風光可傳神,我同樣像張書記頭一次見到那么興奮,拍了“毛主席”又要同“毛主席”合個影…… 又轉了一道彎,又是一陣驚訝,每轉一道彎感覺又不同,主席仰望天空的神態更惟妙惟肖,風展眉毛似乎在抖動,大獅子鼻有時而深呼吸,還似乎呼出有淡淡的祥霧,祥霧又一絲絲飄逸遠方……他在觀天象思考問題,又不時計上心來…… 又停車、拍照、留影、感慨……也不知這盤山公路轉了幾道彎?至少五六道了吧,這小康司機可耐得煩,我們已不好意思叫他停了,他卻每次恰到好處,自覺停,且他每次也像我們張書記第一次來金沙江一樣,參與我們的興奮互動。 車子本已開來了“上青天”的蜀道,這一陣又一陣興奮可讓張書記把云南那邊山道上受驚的恐慌陰影拋到九霄云外了…… “小康,你好樣的!”張書記也對他立起了大拇指,“你對毛主席感情很深!” 小康是四川通安人,叫康玉國,他常跑這條路接送客,今天這是送客返回的路上。他48歲,兩個兒子,家里人平兩分責任田、一畝二分山。 云南祿勸至皎平渡再至四川通安縣城,這條線還沒通班車,道路是從崖石上鑿出來的,彎多路窄,大班車過不了,只農用小四輪或中型貨車可以通行。四川這邊的路面比云南那邊更難走,尤其前一段四川這邊下了大暴雨,路面不時有從山上滾下來的崖石塊,有時車在行進中還看到山上有石塊滾上路面。一條省際簡易公路,路靠懸崖邊同樣沒護欄。實則,金沙江這邊四川路比云南那段路更危險,尤其有泥石流的危險!笆竦离y,難于上青天”不知是否指的這段路? 十年前,我和老陳是打手電翻越這座山,今天才知道它叫箐竹山,當年路面的浮塵被重車碾壓得幾寸厚,看似面灰粉,一腳踩下去浮塵就像水,把鞋面子也掩沒了。 小康聽張書記也表揚他了,他很高興地邊開車邊回答:“謝謝張書記夸獎!我們少數民族更要感謝共產黨,感謝毛主席!沒有毛主席領導我們翻身解放,我兩個兒子今天哪有都上大學的機會?說不定都還在金沙江的渡口被皮鞭抽打著做纖夫呢?!……” 聽小康這一番心里話,我們內心好感動……我聽他說“皮鞭、纖夫”,心里就不好受……感恩啊,熱淚盈眶…… 大家都在心里感激,加上路面上又不時出現石塊……一時車子里靜了下來。 見路邊有山泉水從石頭里噴出來,清亮清亮……我又忍不住叫小康停一下,我和張書記都沖下車掬泉水就喝,美滋滋的…… 小盧卻不下來,還好心相勸:“山水不能隨便吃!睆垥浐人笥种貜停骸案呱接泻盟!” “這山泉之上的一片是什么樹?”我問小康!笆鞘。會理的石榴全國一流!會理石榴第一又算小米村,這里就叫小米村,石榴正是汲這山泉水長出的,它熟得早,通紅一個,像紅墨水浸染出來的,又都種在高山頂,空氣最好!边h看那樹梢上還掛有兩個,通紅通紅……口水也泉涌出來。我問這里還有沒有“大米村”,卻沒有。估計這山上是沒法種水稻的!罢媸,山頂其他綠色植被也沒有,卻有這么大的山泉從石頭里面迸出來,并不是石縫里流出的水……有點神奇,仙水?”我邊說邊觀察,怎么也看不出這水源有石縫?再轉兩個彎,公路應該快到頂端,路邊靠懸崖處有塊“毛公山”風景宣傳牌,標明是“毛公山”最佳風光拍攝點“第100個攝影點”。我們又趕緊下車,拍照,留影。
1 ?- R" a; S. W
金沙江云南方向也是風景如畫,小康手指那邊說:“那三座山是否像三位巨人,其中還有一個滿身盔甲的將軍吧?”“嘿,真像,真像!” “那三位正代表著黨、政、軍,他們都在瞻仰毛主席!”我會心地說,大家都說這“金沙江畔瞻仰毛主席”的景點絕了! 張書記用自已的數碼相機拍了,看看,興沖沖過來給我看:“你看,這一張是我今天拍得最好的一張!這一路來看‘毛主席’……大自然太神奇!今天我最高興,也是我最大的收獲!”他說話的聲音簡直就是在作報告,金沙江那邊山還在回音...... 車一轉彎,發現前面有兩位推單車的,車上插著國旗,另一部插著的是紅軍旗。我們都知道他們也是重走長征路的。 我趕緊從車窗伸出雙手向他們祝福打拱,小康也停了車,推單車的也停了。 我們趕緊下車過去,他們摘下頭盔,我們第一句話都是:“戰友好!你們也都是重走長征路的!” 我們互相交換了名片。他倆是寧夏銀川市的,回族人,也從江西瑞金出發,騎到延安去。 郭建新,48歲,是父親;郭偉,17歲,是兒子;后面一部單車又推上來了,他叫黃超,26歲,是郭建新姐姐的兒子,外甥。 我們都介紹了各自隊伍的情況,他們也皎平渡一路來像我們一樣在很興奮地拍“毛主席”、同“毛主席”合影。外甥還高興地翻出照相機里的“毛公山”照片一一給我看,很得意的樣子。 我見外甥拿相機手的虎口上有血,他說不礙事,是騎單車摩破的。我只好握他另一只手,鼓勵他:“長征貴在堅持,堅持就是勝利!” “肯定!沿著毛主席走過的這條長征路,一定走到延安!”外甥大學畢業已有份工作了,他走了前面這段,已走出了感情,說這句話,雙目飽含熱淚。 上了路頂端,看到了山頂上一巨幅標語: 弘揚長征精神,建設美麗富饒和諧文明的竹箐! 見標語我心里特暖,為竹箐黨和政府喝彩!竹箐是四川一個鎮,此鎮因此山得名。這里是一片世間絕美的綠色生態、紅色通道、長征要塞…… 路彎寬敞處還建有棟小洋房,說是當地在外打工發了大財的老鄉擇地建的。我佩服這老鄉有眼光!可為開發旅游服務! “這座山叫四將軍山。你們看這四個山頭,滿身盔甲! 小康指了一下山頂說。但路面已落滿了“將軍”的“盔甲”,我看一眼山頂,很想立即要他停車讓我們下車去搬開石塊。誰知他還加大了油門,繞開大石塊沖了過去……我們都驚出了一身冷汗。 “這時上面沒落石塊。等不得,隨時都可能落,爭搶空歇沖過山澗!”過了山澗,他松了口氣,算是與上面的“將軍”比了場斗智斗勇,說話間明顯可見他勝出的快感。 “這四將軍山,也在瞻仰‘毛主席’!”張書記說,他這回卻并沒受驚,還沉浸在大自然賜予的幸福之中!皩磉@金沙湖的長征路!既要開發好,又要保護好。下面的長征遺址可淹,毛公山和這些朝圣的將軍山永世淹不了吧!……”我也有勝出的感慨,自言自語。 “聽說這條路政府明年動工修,后年通班車!毙】祱笙,“這箐竹鎮也會劃歸我們通安!” 小康對這里的發展是滿意的。對這路,他沒有半句責怪政府的話。這是蜀道,天下最難的路,政府也有政府的難處吧? 見山頂“將軍”的肩傍上爬上去一路黑山羊。山羊要吃上那崖縫里長出來的草木,也不容易,估計牠們也練出了猴豹一般的腿功?那毛烏亮,羊角閃出金光……牠們也正在看“毛公山”呢!車快要下坡了,張書記又調頭朝后面看一眼,深有感觸地說:“不來不知道長征的艱難。毛主席啊,您真是大難不死!紅軍不死!……” 這時,我也忍不住給兒子發了條短信, 2014.11.29 16:10 瑞兒:爸剛過金沙江,箐竹山路上正碰上一寧夏父親帶兒子和外甥騎自行車走長征。爸發誓今生也要帶你走一趟!
( `: @( m' E, m5 E9 h, E( j1 ^: {. T3 w! I
行走在長征路上的“三根鐵拐杖”》作者簡介:
" G( h9 k; v$ ]' u; g# x" @羅范懿,男,中共黨員,1959年2月出生于 湖南安仁縣一個抗日、抗美和解放戰爭老兵的農民家庭!拔母铩敝袑W第一學歷,北京廣播學院、中央黨校新聞和政治成教本科畢業。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國際報告文學研究會理事,中國辯證唯物主義研究會理事,中國延安精神研究會會員,湖南省戲劇家協會會員,副高職稱。歷任:大隊民辦初中教師,公社電影放映員,鄉鎮廣播機線員,縣廣電文藝編輯、記者,縣委政研室副主任,縣委督查室主任,縣委宣傳部副部長,縣文化局局長、局黨組書記、縣文聯主席,郴州市文聯兼職副主席。歷聘:湖南長沙環球教育集團德育顧問,寧鄉職中、韶山中專副校長,廣東財大、海南大學、河北政法、江西于都、四川阿壩、甘肅定西等多家院校專任教師、副教授、大學學報主編、新聞學科帶頭人、客座教授、名譽院長。兩次率隊全程重走中央紅軍長征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新長征(文化長征)發起人、文化長征隊隊長、全國文化長征組委會主任、《中國長征精神研究》集刊主編、原中國長征精神研究院院長。組織捐立長征精神故事石碑80座,寫作出版:長篇偉人文學傳《馬克思》《恩格斯》《列寧》《偉人》《Zel》《劉少奇》《朱德》《鄧小平》《陳云》《羅斯!贰杜nD》《諾貝爾》《麥哲倫》,長篇小說《藥王河》、《信仰的密碼》,革命歷史小說《連理樹》、傳記小說《我是黨員我是兵》和報告文學《信仰是怎樣鑄成的》《天地立丹心》、作品選集《冬種春收》、中短篇小說集《神霧》 ,出版再版哲學專著《人的價值學》。在《人民文學》《作家文摘》《報刊文摘》《高考語文復習資料》《小說選刊》發表、選載和獲獎過作品,獲中國報紙副刊作品年賽散文一等獎、中央電視臺散文二等獎、中國戲劇家協會劇本(合編)銀獎、中國文學藝術基金會報告文學特等獎、湖南省第四屆黨教理教“一篇好文章獎”,先后有散文《老山界上的生日》選入蘇教版、《最后的時光》選入人教版初中和高中《語文》,著作《人的價值學》被多家大學選入思政選修教材,馬恩列傳記故事叢書被聯合國中文書會選入新書種,《馬克思》被騰訊文學選入“全民閱讀30本書”。已五次榮獲中央和國家省部級工作榮譽獎:共和國首批全國全民國防教育先進個人、湖南省全民國防教育先進工作者、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先進工作者、省優秀新聞工作者、省文化工作先進工作者、省廣電宣傳工作先進工作者、省德藝雙馨中青年文藝家、市“拔尖人才”,文學創作立三等功一次,設計的文化長征隊隊旗、“萬人萬言旗”被征集為“國家文物”,《羅范懿文化長征日記》創“世界紀錄”,2001—2003年安仁文藝工作獲湖南省文藝界“先進集體”縣級文聯第一名,文化長征隊集體榮獲第五屆中國時代十大卓越團隊稱號。 : ~$ n/ I7 I, k' v+ C/ j5 }9 W
- m: ?. M& _/ ^+ W. h: \9 A6 A
- b2 r' f. `* D2 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