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uby id="z73bf"><span id="z73bf"><dl id="z73bf"></dl></span></ruby>

        <big id="z73bf"><pre id="z73bf"></pre></big>

        搜索
        查看: 17957|回復: 2
        收起左側

        寺廟與宗教小聞(四)

        [復制鏈接]
        本帖最后由 李鵬飛 于 2022-12-14 10:16 編輯
          q7 S" M; v* [, b5 [; H# y, M0 t/ V2 O
           三都鎮有侯憩仙寺、麻竹禪寺、如來禪寺、菩提寺、紫竹林寺、大靜寺、義山寺、金佛寺、法云寺、集尊寺、地母殿等。侯憩仙寺位于耒陽東南的最高山峰。海拔628米,古木參天,風景秀麗。
        侯憩仙

        & n$ T0 t+ j# f1 H! `0 v
           侯憩仙又稱侯州山,乃耒邑之名勝也。其山之所以聞名。一是山勢秀麗挺拔,高聳入云,是我市東南邊最高峰,登頂放眼眺望,可俯瞰四周群山,永安耒之遠山近水可盡收眼底,一覽無余。二是諸葛武侯收四郡時曾于此屯兵憩養,以此留下諸多古物古跡任人憑吊,因而山也隨之得名。三是該山為耒邑東部來龍的祖山,是龍脈的發祥處。有此諸多原因,自然引來眾多攬勝游客想一睹其真容。有關部門也已將其列入旅游開發項目的計劃中。
           丁酉歲十月三十日,天氣晴好,我們一行九人隨鵬飛先生經大義、上架,直接上了侯憩仙。該山位于永耒交界處的上架鄉南基村,素以侯憩仙寺而為最高點。登上山頂古寺,大門兩邊聯云:“舉步登天孔明山上望斷群山萬里養天延;神機妙算諸葛亮曾屯兵百萬雄獅傳至今!北M管聯未成對,卻說明了侯憩仙名稱的來歷。山上至今仍有不少古跡如帥旗墩、點將臺和演兵場等。更有高山之巔的孔明井堪稱奇觀,在如此少雨的晚秋,井中依然有一泓清泉汨汨沁出。
           登頂眺望遠處,永耒交界之景色盡收眼底,莽莽山勢遠接天邊,山巒起伏勢若奔馬,宛如游龍。層巒疊嶂所形成彎彎曲曲的三十六溝壑在秋陽下水波涌動,銀光耀眼;高高低低的七十二峰樹影婆娑,翠竹搖曳。難怪有詩云:“永耒煙村閑指點,衡郴雁陣幾回旋!
           目光近移,俯瞰近處所有山峰都有一覽眾山小的感覺。各條山脈水勢的趨向均一覽無余地呈現在眼前,在秋陽的照耀中變得既清晰又朦朧。耒邑素有南枕五嶺北接衡岳之說,所以龍從五嶺經郴永過耒,幾經起伏過峽,從北側躍上山崗峰頂后開屏,形成如手背樣偌大一個坪地,所以諸葛武侯收四郡時選取此風水寶地屯兵,既有利于休生憩養,又便于觀察運籌,真是妙不可言。龍開屏后再發脈分五支緩緩從東南和西南面下行,其形有如龍之五爪。所以耒陽民間有五爪金龍之說,俗稱五龍出世。耒邑東之上架、大義,若三都、東湖、夏塘等,其龍脈莫不發祥于此。站在山頂觀五龍,真是首尾分明,活靈活現。特別是往東南方向有一支,龍脈順山勢蜿蜒前行,束氣過峽,其勢雄健,形若陣云奔馬,到古樓村時,已成聚氣開屏結局之勢,謂之駱駝賽跑,中間主脈領頭,四周山巒形同追隨,如就山形而言,真正是神態逼真。此處為陳氏家族祖墓地,前面明堂開闊有情,兩邊護砂環抱,路呈彎弓,三水匯聚于堂前,一水蜿蜒平坦自向上送來,前朝遠處尖峰秀麗,近處左右旗鼓相當。而以前所做之墓多為乾山巽向,但倘若做成亥山巳向,朝峰更顯端正,堂局更為有情,有如此上好的墓地,難怪陳氏家族能如此發達。更令人稱奇的是水的流向,雖然流向紛呈,蜿蜒曲折,各奔東西,但最終皆匯集于夏塘,難怪古時諺語云:“夏塘夏塘,周圍城墻,有人得到,代代侯王”?磥泶搜圆惶。
           侯憩仙,這一天然大氧吧,未來的旅游勝地,它提供給我們的不單是憑吊懷古,更主要的是東鄉龍脈的發祥所在,是人們世代賴以生存的家園,它將更加造福于世人和后代。
           東湖圩鎮有龍頂寺、靈佛寺、神龍殿、金蓮寺、觀音閣、古佛垌寺、石仙龍寺、法雨寺等。龍頂寺位于東湖圩西南邊,海拔較高,龍頂寺前后三棟,正棟向東北,山頂水源豐富,水質良好,周邊百姓前來膜拜頂禮的人比較多。2017年修了盤山公路,車可開到寺邊。
           導子鎮有觀音巖、玉峰仙庵、青蓮寺、法興寺、崇修寺、明心寺、清涼寺、九源寺、川峰寺等。觀音巖歷史悠久。
        導子觀音巖
        / S/ m! j. |$ z& b/ T4 L( z

        " |+ T( M6 u- U' i5 E+ ?3 Q
           導子之觀音巖已久聞其名,雖不及永興白頭獅觀音巖臨江而建,江中獅子反觀,形態逼真;卻在導子鎮的靈鷲峰獨尊,受四周群山之拱朝,尤顯其之俊秀。
           初冬時節,邀約一行同好前往拜謁。觀音巖距導子鎮不遠,車程只有十來分鐘,在導子圩上即可見其清秀高聳的巖峰。車到山腳下,只能靠步行拾級登山,近半山腰處,陡峭的巖邊現出一座古塔,近前一看,塔分五層七級,上以寶葫蘆結頂,通身青石結構,為古代高僧之靈骨塔。額首有鷲峰塔三字,字跡遒勁優美,兩邊聯云:“壽是無量佛;塔藏不滅燈!痹撍ㄓ谇寮螒c己巳十四年,公元1809年,距今已達二百多年,雖經歲月風雨的剝蝕,保存仍基本完好。古塔建造于懸崖邊上,其造型優美。做工精細,二、三層都在外檐處做了象征性的欄桿,以增加其美感。雖有些破損,但仍較完整。第二層的塔身四周刻滿了詩詞,如:“秀奇衡峰巖前,慧德千鄉頌美,凝石洞榔處,清風萬古留!闭f明了其有德高僧居此峰秀景美之所。更有當地名流劉家騏題詩曰:“參天寶塔勢岧嶤,案外諸山盡拱朝,法雨慈云藏古洞,凡塵于此已全消!贝斯潘隈珀枒菙档弥墓鍖毩。
           越過寶塔,我們繼續攀登,轉過危巖,前面現出一片坪地,即到了觀音巖寺前。這觀音巖實際是其峰高聳,兩邊對稱開屏,有如打坐之觀音,而周圍群山皆呈拱朝狀,應了案外諸山盡拱朝之說。山峰巖石下天生一半圓形巖洞,高寬各約十米有多,進得巖洞來,洞深約三十米,設有大雄寶殿,而佛堂的左側有一洞窟傾斜而下,漆黑不可見,照著手電踏步而下約數米即到洞底,洞穴較規則,腳下是凹凸不平的土質物。下去后往左上方有一斜洞可爬到佛堂上面去,有蝙蝠數只倒掛在洞壁上,人至而不驚。里面洞窟的面積約有大雄寶殿面積的兩倍左右。
           出得佛堂來,只見懸崖上雖是巖石,但樹木仍郁郁蔥蔥,樹根突露在巖石外,仍咬定石山不放松。經主持介紹,洞的右上方懸巖處有人形石菩薩一尊,因草木掩映,并未十分清晰。坪前右邊山石上有一略像腳掌的石印,深約四寸,傳說是觀音菩薩從對面的案山一步跨過來踩成的。傳說終歸是傳說,但觀音巖峰巒之秀麗,洞窟之神奇,溫度之適宜,香火之鼎盛,交通之便利,石塔之精巧等,確實值得我們一游。

        3 ~: }7 z7 A! C0 n8 P. x
        導子坦蓮寺
        9 F) J: b5 Q' p% z0 Y7 [, U8 o* A# o
        天賜洞府在坦前,曾幾何時現白蓮;
        春望特朝山花艷,秋采溪畔果蔬鮮;
        一束天光明遠近,數場雨雪記經年;
        四季氤氳春如舊,佳境留慰佛與僧。

          D8 B/ C, @( R7 `7 x& F
        川峰寺

        ) Z  M: z7 H* z/ c" `
        曾到此一游。

        . h* G1 V: ?* y; p5 b
           大市鎮有敖山廟、蓮花寺、華嚴寺、大圣寺等。敖山廟影響力大,香火興盛,敖王菩薩有求必應,威靈顯達。正月初二游船廟會很隆重,從正月初一到初三都蠻熱鬧。
        敖山廟
        * N; c1 |( }6 p( s' }4 z* w/ O' `
        華嚴寺

        % k; C& D; D* X0 K$ z8 m
           遙田鎮有壽光山、慧泉古寺等。
        壽光山
           正殿為八運建丁山癸向,兩頭財局,可惜正殿前設有四大天王殿。齋堂未山丑向,會客廳酉山卯向。

        2 Y: ]4 e& D( R* o) d) @
        慧泉古寺
        到此一游,不做說明。

        & [9 N  i5 I9 o- k6 S
           壇下鄉有寨下仙寺、佛寶寺等。解放前的寨下仙寺是一個完整的四合大院,座落在寨下仙山頂,這里是丹霞地貌,風景獨特,環境優雅。四合大院在文革期間毀掉后沒有重建,現只在半山建了個寺院。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哲橋鎮的石臼仙寺,該寺位于哲橋鎮西面不遠,古柏青松,氣候宜人。僧尼們大多是佛學院畢業的學生,且在傳承佛學方面更是其他寺院無法比擬的。是潛心鉆研佛學,修身養性,參禪悟道的好去處。
        游石臼仙寺
        " T( e8 l3 {6 Z7 d
        4 [; E. X7 c; b  A
           石臼仙寺位于邑西北之哲橋,為該地最高峰,距城區約廿公里。山高而林茂,無風自涼;峰回而路轉,人隨山高,景色目不暇接。* D. m: m* T6 L0 f- g6 G$ `+ e
           山因仙而靈,寺以山而名。漢之蘇耽謂“耒陽為福地”薦其母潘氏以為修道成仙之所。其處有天然石臼,出米為食,故為名。詩曰:“天生石臼自涌米,地聚福氣勝黃金,世人若能存敬畏,莫使貪僧空吊憑!惫磐駚,不乏高僧大德之士以此為講經之地;斗轉星移,幾多宏愿學子懷夢來開啟智慧之門;寒暑更替,更有蕓蕓眾生攜家帶口來此賞玩,聞木魚聽梵音,以蕩滌心靈,洗盡塵思俗念。
           登頂而入山門,憑欄而望,遠近美景一覽無余。四時晴雨變幻無窮,景致各異。時而陰云四合,山雨欲來,雷聲響處,警醒世人貪癡;時而云開日出,晨霧縹緲,旭日蒸騰,展盛世之風貌,亮時代之風采。景隨時換,無論是春云夏雨還是秋霜冬雪,此處賞景四時皆宜,人游其中,宛如世外。
           各地庵堂寺廟沒一一列舉,多數寺廟都雕梁畫棟,古典建筑。除建設時間有早晚,建筑規模有大小,四周環境有區別,其他均大同小異。在城區的人流量大,香火旺盛。在鄉下等地的交通不便,人流量小,香火不旺,特別是在高山上的寺廟優雅清閑,確實是凈心參禪的地方。
           道教場所有水東江街道原竹市鎮大成村的神龍觀。灶市街道沙頭社區的五娘觀,余慶街道余沖村的興隆古觀,龍塘鎮龍塘村的紫云觀。太平鄉金寶村的金寶觀等。
           教堂場所有五一路的城關教堂,體育北路的五里牌教堂,大和圩鄉的春江鋪教堂、大和教堂、雅江教堂、群陽教堂,淝田鎮的淝田教堂、淝美教堂,新市鎮的新市教堂,導子鎮的導子教堂,三都鎮的三都教堂、上架教堂,夏塘鎮的夏塘教堂,壇下鄉的壇下教堂,小水鎮的小水教堂等等。這些教堂大多是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逐步恢復的。如體育北路的五里牌教堂原在五一路的五一電影院郵政大樓的院內。解放后政府收回作為公用一直到本世紀2002年才落實地塊重建,原安排在金陽路現市人大機關的院子內,后因建市人大機關的需要又安排到體育北路,現在這個教堂重建,政府劃撥了土地,財政還給予撥款補助。
           耒陽的宗教場所遍及每個鄉鎮街道辦事處,場所分布大體情況是,佛教的活動場所較多,其他教派的較少;東西南鄉的佛教場所較多,北鄉的較少;北鄉的天主教基督教的場所較多,東西南鄉的較少,位于風景秀麗的山區較多,在城區鬧市的較少,重建新建的較多,古剎古寺較少,正規受戒的比丘僧尼較少,信士居士較多。
           宗教教化,儒、釋、道文化是中華傳統文化的主體,是人類的靈魂,是智慧的燈塔,揭示了宇宙人生的真諦,以五倫(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五常(仁義禮智信),四維(禮義廉恥),八德(古稱:忠孝仁愛、信義和平;今稱:孝悌忠信、禮義廉恥)為根基,以改造自然,安身立命為目的,包羅萬象為內容,一切眾生為對象,來教育感化一切生靈。
           儒文化的創始人是至圣先師“孔老夫子”,以仁義道德為核心,教育世人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教育方法是“樹德立人,和諧立世”;“孝親尊師、知恩圖報”?鬃邮莻ゴ蟮慕逃、思想家。儒家文化、孔子學說在中華民族傳承了幾千年,一直是我們挖掘和弘揚的傳統文化,F在全世界都在創辦孔子學院,美國的孔子學院是辦得很好的。儒家文化是影響全人類的文化。
           佛是古印度梵文Bnaana的直譯,佛文化的創始人是釋迦牟尼,佛陀是佛教徒對始祖釋迦牟尼的至高無上的尊稱,意思是自覺覺他三覺圓滿,釋迦牟尼佛創立的佛教講的是宇宙人生的真相。他是唯識論者,就是說一切面對現實,一切從實際出發,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只有用堅持不懈的修持,堅忍不拔的意志來面對生活,這就是修行。在修行當中,始終相信“因果輪回,善惡報應”,始終認為“相由心生,命由人造”,也就是說菩薩在心中,憑良心生活就是信佛。明心見性就是認佛,做到“六根”清凈,即眼、耳、鼻、舌、身、意,清潔明凈,無妄想,不妄為,無掛礙,不虛偽!八拇蠼钥铡,即地、水、火、風四大物質元素,這是存在自然界的物質,在人體肉屬于地,血液屬于水,體溫屬于火,呼吸屬于風,佛教認為這是形成一切事物的物質元素。構成“四大皆空”的精神元素是色、受、想、識、行,色就是存在的,受就是感覺的,想就是思維,識就是決定,行就是行動。一切事物不論是有形的還是無形的都是存在的,一切事物不論是有感覺的還是無感覺的都是可思維的,一切事物的發生都是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的,一切事物的發生和傳遞都是輪回報應的,這就是佛法的精髓和根本。人們可以不信佛,人必須要有點佛性,這樣世界就會太平,人類就會友好。
           道文化的創始人是“老子”,李耳,俗稱“太上老君”,核心思想是“道法自然”,道法自然的根本是因果互換。
           道教貴生重德,信奉神明,講究天人感應,認為天地萬物皆稟道生,萬物皆有生滅變化,通過悟道玄妙,可復還真性,以生合道,與道合真,轉凡成圣,《道德經》記載,天下之精莫不歸水,天下之神莫不歸火,水火既濟,萬物和諧,這就是陰陽互根,陰陽互生,陰陽互長,陰陽互消。這就是陰中有陽,陽中有陰,陰陽交媾,互相調和,萬物有序,有序以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乃天地之始,有名乃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微。此兩者同出而異名,故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所以道德經是人們生活工作的指南。
           基督教信仰真主,信仰耶穌。圣經指出活在當下,不為昨日的懊悔,不為明日的擔憂,先身之死而死,然后體會到,根本沒有死亡,神就是我們自己,只要自己領悟感覺和體會,大于世界上的一切,相信自己,這是人類避免滅亡的必經之路。人類進化的腳步不會停止,物競天擇,適者生存,耶穌認為他永遠是上帝的兒子,是人類的主,從死到復活,升到天庭,從天父那里領受煥然一新的靈魂。
           天主教信奉天主,崇拜圣母瑪莉亞,讀天主經、圣經、圣母經。天主教信奉真神,圣父圣子圣靈圣經,教堂都掛十字架,原本是合一的教會,同根同源。1583年,明朝末年傳入中國,服從天主,謙卑自下,忍耐寬仁,慈善助人。
           宗教信仰是信男信女的精神依托,是改造人們世界觀和價值觀,教化人們,離苦得樂,奔向和諧愉快生活的法寶。風水的作用和目的與宗教信仰在某種程度上是一樣的,都是讓人們獲得良好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達到改造世界的目的。所以,不管是否信仰宗教,不管是否有好的風水,心是最根本因素。從佛教學說看,“因果輪回”“命由心造”。從道教學說看,“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天人感應”,從天主教基督教學說看,“上帝創造一切”。這些都說明,福人居福地,福地福人居,風水養人,人養風水,心改變了,風水就會改變。相由心生,心決定性叫心性,性決定命叫性命,命決定運叫命運,運決定氣叫運氣,氣決定色叫氣色,色決定相叫相貌。道生于平和安祥,法生于施舍奉獻,慈生于博愛真誠,善生于感恩包容,福生于快樂滿足,喜生于健康坦蕩,道德慈善福壽于一生。誠為本,善為魂,勤養德,學養能,有了善良,有了誠信,有了好的德行,就有了好的能力,就有美好的人生。積德雖無人見,行善自有天知。人為善,福雖未至,禍已遠離。人為惡,禍雖未至,福已遠離。種瓜得瓜,種豆得豆,萬法皆空,因果不空,厚道之人有厚福,積善之家有余慶,積不善之家有余殃,這就是天道。天道難違,這是自然法則。
           人們要順應天道,對天地萬物有誠敬之心,對父母長輩有孝順之心,對蕓蕓眾生有仁愛之心,對世間事事有感恩之心。順境時不得意忘形,逆境時莫喪志灰心。閑談不論人非,靜坐常思己過。將心比心觀察思考,以心換心分析決策。為人講良心,處事講善心,這就是最好的風水。心中有善命里有福,心中有怨命里有禍。念念思善,福報自來,念念想惡,惡果自食。發善愿,結善緣,成善果,得善報,信佛不信佛,自然而然會幸福。
           人,是需要有信仰的,但信仰不能迷信,信仰是人性的明燈,是精神的支柱,是靈魂的守舍。有了信仰,才能對生命、對倫理、對法律、對道德心存本能的敬畏。讓自己明白自己是誰,明白自己為何而生,明白自己最終的歸宿。從而讓自己的生命更加高尚、生活更有意義、生存更有價值。
           人生,是一次生命的旅行,是性命的一場修行。有理想、有追求、有目標、有抱負、有擔當、有作為,不斷認識自我,不斷修煉自我,不斷提升自我,不斷完善自我,這是人生必須經歷的。若思想盲目、信念缺失、精神萎靡、意志消沉,沒有廣泛的適應性、沒有堅韌的抗逆性、沒有透徹的洞察力、沒有周密的剖析辨別力、沒有靈活的應變力、沒有果斷的抉擇力,是難以成就美好人生的。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這是老祖宗訓誡,也是永恒的真理。精彩的人生是奮斗出來的,美好的生活是追求來的。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國家有力量。

        " x# G1 E# A/ k$ k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沙發
        小狗 發表于 4 天前 | 只看該作者
        古寺很少見了,多為80年代建筑。少了些古韻。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板凳
         樓主| 李鵬飛 發表于 4 天前 來自手機 | 只看該作者
        統一回復,謝謝大家關注。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回復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

        本版積分規則


        聯系客服 關注微信 下載APP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
        av黄色网址

          <ruby id="z73bf"><span id="z73bf"><dl id="z73bf"></dl></span></ruby>

              <big id="z73bf"><pre id="z73bf"></pre></big>